碳资产变现记 1400万吨碳卖了9.6亿元
“截至2025年7月31日,我省累计共有42家企业参与交易,累计买入量约460万吨,成交额3.17亿元;累计卖出量约1400万吨,成交额9.6亿元。”9月29日,“江西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唐正抛出的一组数据引发
“截至2025年7月31日,我省累计共有42家企业参与交易,累计买入量约460万吨,成交额3.17亿元;累计卖出量约1400万吨,成交额9.6亿元。”9月29日,“江西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唐正抛出的一组数据引发
本周(20250922-20250926)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市场共新发行绿色债券23只,合计发行规模约309.74亿元,较上周减少4.14亿元。发行年限多为3年;发行人性质为地方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央企子公司、中央国有企业、其他企业;主体评级多为AAA、AA+
碳中和绿色影响力品牌通过讲好绿色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声音,激励更多企业向新向绿前行,引导生产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汇聚,推动产业格局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赛”。
“十四五”前四年能耗强度降了11.6%,2012年至今更是降了超26%,换算下来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30亿吨二氧化碳,放全球都是降得最快的国家之一。
董秘回答(三峡能源SH600905):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已开发的碳资产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国际核证碳标准(VCS)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等国内外减排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所属4个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纳入CCER市场重启后的首
产业级虚拟电厂(VPP)正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落地,其发展趋势可从政策、技术、市场、资源整合等多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基于最新政策与行业实践的核心方向:
随着投资市场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跨境领域延伸,券商面临的合规挑战日益复杂 —— 不仅需应对传统的股权瑕疵、信息披露风险,还需处理数据合规、碳资产确权、跨境监管协同等新型问题。在此背景下,与律师的协同已从 “基础合规核查” 升级为 “新兴风险预判、跨领域合规论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市场建设的工作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制定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扩容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长青集团,正从依赖电价补贴的传统模式,向发电、供热及出售碳排放权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型。 9月以来,长青集团在广东总部和上海接受多家机构调研,包括兴全基金、招商基金等。机构密集调研,显示市场对这家A股生物质发电龙头关注度不断提高。 投资者关注
当全球通证经济(RWA)浪潮从虚拟资产转向实体经济,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重估。实体经济是RWA的价值根基。通过将绿色实体资产如新能源电站、基础设施等数字化,RWA有效打通传统资产与全球资本的连接,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信任机制,
董秘回答(三峡能源SH600905):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目前已开发的碳资产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国际核证碳标准(VCS)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等国内外减排产品。今年上半年,公司所属4个海上风电项目成功纳入CCER市场重启后的首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公司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立足湖泊生态医院特色体系,持续深耕水环境治理领域。公司一方面强化技术攻关能力,针对减排降碳需求开展创新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转型号召,以绿色技术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稳步推
继“136号文”之后,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于7月8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新能源市场规则的全面重构。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我国碳市场建设持续提速。本文指出,全国碳市场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大,要针对市场痛点,加强组织实施保障,推动技术、方法、标准、数据国际互认。
9月17日,中信证券与北京嘉诚热力有限公司完成北京碳市场首笔场内约定购回交易。北京碳市场是《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后首个完成回购制度完善制定的试点碳市场,本次交易亦是两办意见发布后的首笔碳回购交易。本次项
在国家“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零碳园区已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的重要抓手。2023年《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选取100个典型城市和园区试点;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将“零碳园区”建
自2013年起,中国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碳市场已成为中国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碳市场正在快速成熟,碳资产正逐步脱离单纯政策工具的属性,向金融资产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碳现货交易的活跃度持续提升,也体现在自愿减排市场和地方试点市场的协同发展,使碳资产的价格形成机制、流动性和信用属性逐渐完善。政策层面,国家强化碳排放核算、核查和数据治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但随着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需求显著提升,当前碳排放核算体系数据更新偏慢、核算口径不一、基础排放因子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新形势下对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透
自2013年起,中国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碳市场已成为中国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